在這個網頁裡 有我最新發表的文章與相關最新消息!
中藥化學成份類型簡介
1. 糖類: 是中藥中普遍存在的成份,根據其分子水解反應的情況,糖類可以分為單糖體、低聚糖和多聚糖類及其衍生物。
2. 苷類: 又稱配糖體,是糖或糖的衍生物與非糖物質(如苦杏仁苷)。通過糖的端基碳原子連接而成的化合物。
3. 醌類化合物: 是一類分子中具有醌式結構的化合物,分子中多具有酚羥基,有一定的酸性。醌類是苯醌、萘醌、菲醌和蔥醌類的總稱 (如大黃、決明子、何首烏、蘆薈等)。
4.苯丙素類化合物: 是一類分子中以苯丙基為基本單位 (C6-C3)構成的化合物,即是以苯環和三個直鏈碳連接,其中香豆素和木脂素為其典型化合物。
5.黃酮類化合物: 泛指具有兩個苯環通過中間三碳鏈相互聯結而成的一類化學成份 (如銀杏葉)。
6.萜類和揮發油: 凡由甲戊二羥酸衍生,且其基本母核的分子式符合(C5H8)n 通式的衍生物為萜類化合物。根據分子結構中異戊二烯單位的數目進行分類,如單萜、倍半萜、二萜等。
7.生物鹼: 是一類存在於生物體內的含氧有機化合物,具有碱的性質,能與酸結合成鹽,如黃連生物鹼。
8.甾體皂苷類化合物: 甾體皂苷類是一類結構中具有環戊烷駢多氫菲甾核的化合物。是天然產物中一類重要的化學成份,大都具有生理活性,尤以單子葉植物的百合科、石蕬科、薯蓣科和龍舌蘭科等植物最多。
9. 三萜類化合物: 是一類基本骨架由30個碳原子組成的萜類化合物,如牛樟芝中的主要成分之一。
10.鞣質: 又稱單寧或鞣酸,是一類複雜的多元酚類化合物的總稱,可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緻密、柔韌、不易腐敗又難透水的化合物。
大韓民國正官庄高麗人蔘中心演講補充資料
大韓民國正官庄高麗人蔘中心演講補充資料
陳柏源整理(有關人蔘配伍、使用方法、禁忌等問題)
1.人蔘有調節的功能(血糖低可調高,高會降低),其理論為前蘇聯科學家Israel Brekhman所提出。(Adaptogengens的理論多與配伍和劑量有關)
2.癌症病患
(1)通常為化療前一天給與人蔘萃取物,可提高白血球致正常值。(楊玲玲;劉接寶,立得出版社; 莊松榮製藥廠---精氣神源)
(2)其餘症狀,多需視症狀而定。若為虛寒體質可慎用,否則癌症患者多為清熱藥為主,活血化瘀為輔,少佐人蔘。
(3)目前癌症病患多搭配活血化瘀藥,在化療前給與如川七、川芎、紅花、桃仁、血竭、沒藥等,然需依中醫師指示使用。(大陸抗癌平丸,或其他成藥,多用此法)
(4)在為數眾多的人蔘皂苷中,Rh2具有逆轉癌細胞的作用,可以做為抗癌藥的開發,但人蔘皂苷Rh2在人蔘中含量甚微,在紅蔘中含約十萬分之一,故如何提高此物濃度為重要課題。
3.糖尿病的病患
(1)第一型:胰島素缺乏症,比較無明顯效果。
(2)第二型:以遺傳糖尿病的與第二型糖尿病老鼠,餵食人蔘三、四天後,血糖明顯下降,約下降15%~20%左右。(服用少量)(鄭瑞堂,長榮大學醫學所)
4.血壓高的病患
(1)一班經驗而言,服用少量會升高血壓,服用量多一些則有降壓的趨勢,然因個人體質差異不建議用多量。(此為經驗說法)
(2)如中藥方中之補陽還伍湯、黃耆四兩,份量很重,但卻為中風後之保健用方,少用黃耆會補血、升血壓,多用會瀉火、降血壓。(但依個人體質,依醫師處方用之)
(3)如中藥中之紅花,少用養血,多用破血、行血,過用則出血不止,有生命之危。(故需慎其量)
5.孕婦是否適宜
(1)由於婦科狀況十分複雜,有的孕婦服用過多的人蔘,會抑制分泌前列腺素,不易生產。
(2)然氣虛、食慾不振、精神不佳時,可以參酌使用如白虎加蔘湯,然需搭配其他中藥材,可給坐月子中心的駐診中醫師判別使用。
6.安神的作用
(1)人蔘皂苷Rg1,有輕度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及抗疲勞作用,人蔘皂苷Rb1則有中樞神經抑制作用和安定作用。
(2)臨床上安神多以酸棗仁湯、柴胡疏肝湯、天麻鉤藤飲,或需另外開方,以後擇期再說明之。
7.禁忌與注意事項
(1)可參考和漢藥物學P172.,生藥的有效成分和藥理學的基礎。
表4 人蔘製劑的長期服用效果
R.K Siegel: J. Amer. Med. Assoc. 241,1614 (1979)
(2)飲食油、舌苔厚、下服水腫、靜脈曲張、痛風的人不宜。
(3)手術前五天、手術後十四天不宜。
(4)感冒、外感發燒、發炎、腎炎不宜
8.其他(關於人蔘皂苷的結構與相關問題),可參考中藥化學,第八章三萜類化合物,第七節含皂苷的中藥實例之說明。(一、人蔘,二、甘草)
參考資料